微博粉丝文化别无选择的寂寞

任何异域文化思潮一到中国大陆都要本土化,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化(准确说是大陆化)。微博粉丝文化也不例外。

在理论上和实际上,任何人都可以开博客、聚粉丝、攒人气,任何人也都有可能“粉”与“被粉”,没什么了不起。这正如自由世界的口号和前提是“人生而自由”。然而到了中国,这句话的断句则成了“人生———而———自由”。“人生”与“自由”的关系,在中国全靠如何理解这个“而”是连词还是转折词。一念之差,谬以千里。

粉丝文化也是如此。中国微博世界的粉丝文化的自由,全靠你如何来解释中国互联网的自由。中国不但有世界最大的粉丝团的群众基础,也有最无可奈何的互联网。网络世界的外强中干,现实世界的色厉内荏,在中国构成了蔚为奇观的组合,酿成了最为撕裂的信息海洋。如果说网络只是个工具,那微博不过就是工具世界里的小瘪三。如此一来,微博世界的粉丝现象,充其量不外是当年上海滩上的小瘪三共同体。小瘪三不重要,老大才关键。韩寒的博客很强大,但能够肆意删它帖子、封他博客的人更强大。

中国语境里指涉的粉丝,不太严格地说,有很多相似的称谓:如某某迷(如歌迷、影迷、星迷)、发烧友、某某族(如追星族、爱车族)、某某粉……诸如此类。

显然,中国文化精神里的现世、乐天与务实,决定了粉丝文化在中国语境里的摆姿态(pose)的表演性质以及复制拼贴的时髦形态。因此,它们就像偶尔吹来的一阵阵夏天的微微凉风,沁人心脾但无法彻底凉快。它柔性和美的光泽,表明着自由的基本天性和前提,它具有非革命政治、非思想强制性的现代气息。倘若说粉丝们崇拜的是某个人或某小集体,倒不如说他们崇拜自己更为合适。

明星是粉丝团人气的核心,粉丝则是粉丝团人气的增长源。明星们靠什么聚纳人气、收买人心呢?明星和粉丝之间没有任何相互的约束,也没有任何要尽的义务。粉丝文化的天然因子就是自由。自由并非就等于毫无理由,自由潜含着选择。只要有选择,那就意味着必须提供更多的理由。也就是说,粉丝文化的根本特征就是选择的制造。

正如陶钰玉的《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那句很火爆的歌词———“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只是因为想你才寂寞”,同义反复的歌词、呓语的说白,传达的当然不是毫无选择的寂寞,而是这群80后、90后孩子们在倾诉困惑和孤独。因为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乍一看机会是眼花缭乱,而实质上却别无选择。这才是当下中国和中国的娱乐界,这才是中国情境里无奈的粉丝文化。

 

|2|1


微博粉丝文化别无选择的寂寞》上有3条评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