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微博营销工具

微博粉丝文化别无选择的寂寞

任何异域文化思潮一到中国大陆都要本土化,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化(准确说是大陆化)。微博粉丝文化也不例外。

在理论上和实际上,任何人都可以开博客、聚粉丝、攒人气,任何人也都有可能“粉”与“被粉”,没什么了不起。这正如自由世界的口号和前提是“人生而自由”。然而到了中国,这句话的断句则成了“人生———而———自由”。“人生”与“自由”的关系,在中国全靠如何理解这个“而”是连词还是转折词。一念之差,谬以千里。

粉丝文化也是如此。中国微博世界的粉丝文化的自由,全靠你如何来解释中国互联网的自由。中国不但有世界最大的粉丝团的群众基础,也有最无可奈何的互联网。网络世界的外强中干,现实世界的色厉内荏,在中国构成了蔚为奇观的组合,酿成了最为撕裂的信息海洋。如果说网络只是个工具,那微博不过就是工具世界里的小瘪三。如此一来,微博世界的粉丝现象,充其量不外是当年上海滩上的小瘪三共同体。小瘪三不重要,老大才关键。韩寒的博客很强大,但能够肆意删它帖子、封他博客的人更强大。

中国语境里指涉的粉丝,不太严格地说,有很多相似的称谓:如某某迷(如歌迷、影迷、星迷)、发烧友、某某族(如追星族、爱车族)、某某粉……诸如此类。 继续阅读

微博营销造假乱象丛生 难以成就真交易

微博在国内的发展不到两年的时间,微博营销也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日渐受到广大商家的关注,行业起步之际,利益成为其发展壮大的最大驱动力,这势必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而微博营销的造假现象就成为这个新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乱象。

造假粉丝

造假成为目前微博营销的一大主要乱象,目前的造假内容主要集中在粉丝数造假、转发数造假和评论数造假这三大块内容。微博的粉丝数、转发数、评论数的作假都可以用特殊的软件来完成,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客户想要的数量。很显然的问题是,作弊手段造成的虚假繁荣对于微博的宣传推广来说只有量,没有质。且不谈作假能带来怎样的营销效果,这种方式对稚嫩的微博营销的发展来说,危害非常大。

“僵尸粉”功能升级 继续阅读

首款黑莓版腾讯微博客户端发布 支持多帐号登录

首款专为BlackBerry平台用户打造的腾讯微博手机客户端——腾讯微博1.0.0(BlackBerry)尝鲜版正式发布,沿袭黑莓传统,为您带来独有的移动沟通体验。随时随地让您与志趣相投的好友共同获取资讯、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低调的BBer骚动起来,快去下载体验吧!

新版特性: 继续阅读

怎样得到微博用户的关系

对于微博上的用户关系,我认为是有些畸形的,要平衡,离不开内容,就需要在UGC上下些功夫,我认为一个办法就是做好用户推荐。

首先我先对用户进行了一些研究。微博的用户群中男女比例未6:4,年龄以18-30岁的年轻用户为主,职业主要是企业普通员工、学生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更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有更高的社会参与意识。基于以上用户特征,我们应该更注意推荐一些新鲜的、比较火的、更容易参与的、参与有奖励的、容易满足表现欲的、有意义的、涉及身边生活与社会现状的话题以及发起、产生、或者活跃于这些话题的用户。

由于微博上的交流时以圈群为中心的,可以分为三类:以朋友、熟人为主的个人关系群,以关注主题为主的共同爱好群,以自我提升或工作合作为主的行业群。用户中89%的人主要关注的是朋友、同学、同事、业内人士,关注的内容也主要是具有圈群性的话题、熟人朋友的动态、业内人士的观点。所以我们在向用户做推荐的时候,要尽量找到他们的朋友、同学、同事以及他们从事行业的资深人士,方法就是通过用户的基本资料、IM或邮箱帐号、标签等。基本资料和IM、邮箱账号需要激励用户去填写完整,而通过标签向用户推荐的机制,我有一些想法: 继续阅读

微博强力渗透 “内容”或成轻博客竞争利器

不管是媒体应用,还是社交平台,微博对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已经开始了强力的渗透,在微博超强的影响力之下,轻博客想要突出重围,获得大发展,目前看,内容吸引成为轻博客“搏出位”的唯一选择。

在技术、功能和呈现方式上,轻博客并没有超越微博也没有推陈出新,其本身发展的清晰定位来源于内容吸引。轻博客 的发展宗旨就是“只要用户的兴趣存在,轻博客就有自身的生存空间”。

看来网络营销界“内容为王”的口号同样适用于轻博客的发展。从轻博客本身的定位来看,它所注重的内容相比微博而言,集中化、专业化、类别化。它的发展方向是依托其内容将自身打造成一个高质量的休闲社区,这不同于新浪微博的名人堂,也有别于腾讯微博的娱乐性,从这个意义而言,轻博客是对微博的一种补充。 继续阅读

“微”营销时代来临

不论你有没有准备好,“微”营销时代已悄然来临。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微博在这些企业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艾瑞咨询集团首席运营官阮京文在会上称,这些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品牌推广,如通过公益赞助等活动形式,对自身的品牌进行营销。二是产品销售,目前大多数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微博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发布促销信息来拉动销售。三是活动推广,尤其是汽车企业在新车上市时,通过微博召集人们参加试驾活动。四是危机公关,微博的信息传递范围广、速度快,是危机公关非常好的载体。此外,对微博产品相对熟悉的企业逐渐使用微博做客户管理,很多汽车行业,甚至一些小卖部等,都会使用微博对客户的提问、质疑、投诉等进行有效回答,微博成为维护客户关系的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传统品牌营销方式,往往是单线路、通告式推广,很难实现辐射效应。而微博的到来则实现了信息的扩散式传播,“互动营销”随之营运而生。微博360运营总监周峻表示,微博的这种营销特点让每个网民既是商品的接受者,又是商品的推动者,从而对商品的推广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这种方式以极低的成本,达到了极高的推广效率。 继续阅读

如何进行微博营销及微博推广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公司重视起了微博营销,而微博推广也自然而然成为了社会潮流的一种发展趋势,但是究竟要如何进行微博营销及微博推广呢?

一、多策划一些活动

在微博上多搞些活动,不仅可以有效的帮你增加很多粉丝,更可以适时的推广你的产品,打造品牌及口碑,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有些企业可能不太愿意这样做,毕竟搞活动还是要一定有本钱的,同时又怕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这就要求你在做活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有个详细的实施方案,最好也能评测一下效果,要实际可行,不要花了冤枉钱!

二、用微博定位打造品牌 继续阅读

微博的人际关系

微博目前很多人都在玩,然而真正玩的好的,用来做营销的却也只是少数,虽然不清楚大家玩微博的目的何在,但就个人而言,只是想通过微博认识更多的朋友,故,自己比较重视与微网友们的交流,其实通过微博来扩展人际关系也没那么难,下面就来说一下自己是如何做的:

一、让虚拟网络走向真实

相信无论是谁都不想要自己身边有一群骗子朋友吧,因此,在起初我们就应以真实姓名与面貌介绍自己,而不是借用名人的名义或是用一个可爱的图片和一些假的昵称,这样就会给人一各虚拟网络一切都是假的,没有什么朋友,真实性可言,故,如果我们真的想要结识朋友就不要处处设妨,用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来面对自己的微网们。

二、用诚挚的感情赢得朋友 继续阅读

走出微博品牌管理营销的困局

8月24日,艾瑞咨询集团联手微播360等微博营销推广专业机构以及众多电子商务企业,在北京共同举办2011中国微博品牌营销管理研讨会,与业界精英和微博营销的专家共同探讨了现今微博营销的状况,并展望了其市场前景及发展方向。

当微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那一刻开始,就迅速以期传播的便捷、快速和及时互动等特点而为人们所追捧,其成长性之快远远超过了网络其他交互平台。此次会上,艾瑞咨询公布的一组中国微博增长数据显示,迄今中国微博参与人数已经超过了2亿,并还继续保持迅猛增长之势。如今的微博网络空间已经为企业的品牌融入和推广营销打下很好的基础。相较于其他传播形式,微博传播更具有成本低、传播速度和可信任程度高、操作平台多样方便等诸多特点。参会的众多电商及网络广告运营商人士,都深刻认识到了微博营销的魅力和无限潜力。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的困惑,诸如企业品牌微博平台的关注粉丝数量少、微博传播内容的品牌广告味道过浓、微博传播与产品销售环节很难无缝衔接等。

与会的微博360运营总监周峻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微博品牌营销推广模式,即”推播模式”。这一模式充分运用了微博平台的特点,将每一个微博参与者和关注者链接起来,共同来完成品牌的推广目标,从而形成一个”全民推客平台”。推播品牌,完全打破了传统传播品牌概念,将品牌推广直接渗入到每一个微博主的分享之中,并建立一个良性的评价体系,将品牌的推广不断推散至目标人群。据周峻介绍,微博360已经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研究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微博平台品牌管理、客户服务以及点击营销的技术保障系统,并建立了手机互动平台,将从品牌内容的微博化策划、企业品牌微博平台的建立以及日常及时监控、客户服务体系,直至产品实现最终的微销售全程提供品牌微博推广营销服务。 继续阅读

微博监督下 特权机制无所遁形

微博作为一种新潮信息传播工具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管是传统的社区,博客,还是门户新闻平台,在信息的即时传播和信息分享上都远远及不上微博所拥有的便捷。而这种第一时间性,现场性,使微博正在成长为实现社会监督的一大利器。

近日有则消息报道,广州市相关部门表示广州曾对公务用车进行标识,但因后来出现特权车的嫌疑遭到群众的反感,因此取消了这种标识,相关部门“婉拒”了众多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关于“标识公务用车”的建议。

可见慑于信息爆炸时代,微博的强大监督力量,不管公车是不是标识,特权都已经无法伸张,也没有了所谓特权之说。一旦真的出现公车趾高气扬的现象,微博的信息力量已经足以让其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而这也正是官员害怕曝光,心虚的表现。 继续阅读